德路邦科技導訊
最近的一項研究提示, 探地雷達技術可以應用于森林生態系統粗根空間分布的研究,這為森林粗根結構特征測定提供了新的線索。
這篇名為“古田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粗根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探地雷達途徑”的研究論文發表于《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3年第9期,應用探地雷達技術初步測定了古田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粗根空間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影響粗根分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守仁研究員擔任通訊作者撰寫。
粗根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支撐、固定樹冠和為其運輸水分、礦質營養等功能。另外,粗根也是儲藏樹冠固定碳的重要器官。研究森林粗根在地下的空間分布特征對于深入了解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有重要意義。根系研究一直是生態學領域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傳統上一直采用挖掘法。挖掘法的優點是結果直觀,并且可靠性高。但挖掘法同時也具有費時、費力、破壞樣地、不能連續測定等缺點。特別是在一些特殊區域如自然保護區,嚴格禁止使用破壞性取樣方法開展工作。因此,應用非破壞性方法進行森林粗根測定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雷達技術應用于樹木根系研究是近年來該技術新的應用領域,但已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在理想條件下(人工或自然形成的沙土)進行的,在實際的森林土壤環境下的研究極少。這項研究應用雷達技術對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粗根的研究是這方面有益的嘗試。這項工作的意義為使用非破壞性方法進行森林粗根地下空間分布的測定提供了線索。 |